早陣子參與了一個好像相當有趣,其實又沒有甚麼討論空間的討論。
討論的內容是有關科學界到底可以對於照片作出多少改動呢?
相信十個在坐人仕有九個第一時間會想:當然不能改動!
跟著大家又會想起其實大家對照片的光度、對比等東西都不時作出改動才提交到期刊出版,有時候更加會對照片作出裁剪放大等加工。
那麼,如果珍貴的照片中有些瑕疵,又可不可以利用photoshop 增減呢?Photoshop了之後,照片的確完整了很多,但道德上又可以接受嗎?還用討論嗎?當然不能接受!都不知道會甚麼這個題目為甚麼可以用半小時來討論。當時年青一輩的理據是光度裁剪也是後期加工,為甚麼這些又可以接受呢?
明白了!原來年青一輩把一切用滑鼠點擊幾下的後期加工混為一談。對的,在Photoshop的操作環境之下的確分別不大。小豬老一點,剛開始到實驗室時還是菲林拍照的年代。那時候照片影好之後菲林是自已沖,相片也是自已晒。在黑房你會很明白暴光時間、放大機光圈、放大機的放大倍數、顯影時間等都是合理的變動範圍(為了加強對比有時候也會使用不同的相紙),其他的效果真真正正是後期加工。
中學時小豬在攝影學會混了兩年,所以不同的黑白照片後期加工技術都試過一點。所以,一直知道照片後期加工不是今時今日的事。為甚麼近年才引起討論?當是的討論結果是電腦普及,用photoshop的人遠比用黑房的人多。更大的問題是photoshop比起黑房好像易用很多,大眾以為自已都會用,結果很多後期加工過的照片都錯漏百出。也因為太方便,大家也掉以輕心。
學術照片在道德上不能接受後期加工,那麼新聞照片呢?
今天寫這麼一大篇文章的原因就是看到這張蘋果日報娛樂版的照片。(為免蘋果發現後移走,上圖另外存檔,原圖網址在此。)
第一眼,我以為見鬼。為甚麼左手邊的白衣舞蹈藝員有上身無下身?看清楚才知道是photoshop作怪。
無關痛癢的新聞圖片也要改動,那麼大新聞是又會怎樣呢?
2 則留言:
我想這張照片要改動的原因是因為刪除背後的舞蹈員能令在前方的主角們較突出,減低分心力(女方左腳明顯見加工,大概為了突顯玉腿)?
但是這個改動到底有無需要呢?
而一份報章又應唔應該隨便改動相片的現場環境呢?
發佈留言